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文章详情

起重伤害机具伤害预防措施

来源:2021/2/22 13:54:12

浏览:(1147)  评论:(0

  • 摘要
  • 机械损伤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操作机械时,人体的某个部位被机械绞入、碾压、碰撞、切割、冲击等损伤。

      机械损伤是指施工作业人员在操作机械时,人体的某个部位被机械绞入、碾压、碰撞、切割、冲击等损伤。


      常见的机械伤害有搅拌机械伤害、钢筋加工机械伤害、木工机械伤害等。


      起重伤害事故是指起重设备在安装、拆卸或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起重伤害有垂直起重伤害、碰撞伤害、断绳脱钩伤害、倒塔坠落臂伤害、吊物坠落伤害等。


    职业病3.jpg


      机械损伤防护


      操作人员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按规定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木工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应完善可靠,操作时不得拆卸。操作木工机械时不得戴手套,不得在机械运转中维护、加油清扫或调整。


      加工长钢筋时,必须由负责人协助,服从操作员的指挥,不得任意推拉。切短材料时,如果手握端小于400毫米,应使用套管或夹具压住或夹紧钢筋短头。使用钢筋冷拉设备时,请用围栏保护冷拉作业区域,严禁人员通过作业区域。卷扬机的作业场所必须与拉伸钢筋的方向直角,以免钢筋断裂时受伤。


      搅拌机运转中,不得将手、工具等放入搅拌筒内。料斗升起时,严禁在料斗下工作或穿过,清扫料斗坑时,必须锁住料斗保险钩或保险销,切断电源后再清扫。


      血的教训


      某工地的一名女工,升起搅拌机料斗后,由于没有按照规定挂保险钩,下到料斗坑清扫垃圾,料斗突然滑落,撞到腰和整个下半身,下半身瘫痪,终身残疾。


      专家注意


      操作任何机器,不能有幸运心理,必须按规则操作。


      清扫搅拌机料斗坑时,必须先挂料斗保险钩或保险销。


      超重伤害防护


      起重作业是危险作业,从事起重作业的人必须接受专业技术和安全知识的训练,考试合格后取得特殊作业的监视证,才能进行监视作业。


      起重作业中,所有人员必须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的位置作业的扬声器和地面滑轮之间的绳子通过的区域,禁止人员停留和通行的起重过程中必须设置负责人的指挥,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的起重指挥者不允许兼任司机,必须认真观察起重作业的周围环境,确保信号正确。


      起重机前,必须详细了解物体的实际重量,不得起重或埋在地下的物体。重物没有固定吊点时,必须按规定选择吊点,捆绑牢固,以免在吊装过程中平衡吊点和吊点移动。


      血的教训


      某公司安装QTG25A型塔吊。安装吊杆时,应按规定设置3个吊杆,6个吊杆,安装人员只设置2个吊杆,4个吊杆,吊杆不牢固时吊起吊杆,吊杆2根侧向斜腹杆折断吊杆,吊杆瞬间下沉,吊杆断裂,吊杆滑落


      专家注意


      安装塔式起重机,规定的吊点、吊索,一处也不能少。


      索引点必须牢固起吊。


      作业人员必须上岗操作证,不能冒险。


      材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在施工中,只能运输建筑材料、小型设备、门窗、照明器具、混凝土部件等,不得超负荷提升。篮子内的材料要均匀配置,以免抬起时重心偏移发生事故。


      龙门架、井字架的电缆风绳必须连接在专用锚上,不得连接在树、电线杆上或不符合要求的物体上,不得随意拆卸的升降机运转中修理、维护,升降机发生故障后,必须立即切断电源,修理后才能继续运转


      施工升降机为人、货物两用电梯,乘梯人员和运输材料不得超过限制,在所有起重机吊装作业前,检查起重机设备的限制位置、保险等安全装置,确认完整有效后再进行起重机吊装作业。


      塔式起重机前检查索具,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的起重机开始前,指挥、司索和合作者应撤离,防止起重机坠落伤害的起重机运输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得上下塔式起重机,作业人员不得随着起重机上升。


      塔式起重机的安裝和拆卸务必严苛依据设备说明书、安裝或拆卸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开展。安装和拆卸人员必须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特殊作业监视证后才能操作。

    标签:
    职业病预防体检中心 职业病危害预防 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 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措施 职业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哪些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下一篇:什么是“临边”防护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